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劳动经济系,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2005年,为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在原劳动人事系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经济学系的行政管理专业和文化传播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组建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现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人力方向)3个本科专业和1数字人力专业方向,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为国家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人力方向)是全国首批设立的数字人力专业方向,是顺应社会对人力资源数字化专门人才的广阔需求设立的特色专业方向建设点,由学校与河南人才集团联合共建。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与管理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mpa)一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研究所、政治与行政管理研究所、府际关系研究所、河南省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公共伦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
公共管理学院与河南省人才集团共同组建“汇融人力资本产业学院”,进行专业共建,联合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与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建“退役军人培训学院”,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与大河网共建“河南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院”,助力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科背景多元、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专职教师41人,行政人员11人。专职教师41人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青年理论百名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青年社科专家1人。此外,学院还从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业聘请了30多位专家、学者型官员和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近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7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50多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学生成长成才形势良好,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膺佳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20多项;30多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奖励;考研率和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遍布全国多省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经过30余年发展,学院已经成为区域内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的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基地。学院将遵循“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公共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倾心助力学生发展,积极助推学生就业和考研深造,致力于成为卓越人才培养的摇篮。
k8凯发娱乐下载的联系方式:
网址:
电话:0371-86159258
举办“数字人力”大讲堂
与省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汇融人力资本产业学院
企业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协同创新中心
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学院
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技能大赛
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技能大赛
专业设置: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人力方向)
按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第二学期末,按照个人意愿与学习成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分流到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第三学期开始执行分流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科门类: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具备政治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行政管理的相关课程,掌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思想史、行政法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共组织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认识实习、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题社会调查等环节。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科门类: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管理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具有宽广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机构中所需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中所涉及的专业分析与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的学科研究方法和相应工具,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相关单位和部门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秉承公共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了解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及其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和技术,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拥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办公室管理能力;
5.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部门从事实务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口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等)、模拟集体谈判、创业教育、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人力资源管理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科门类: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业的发展运作,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身心、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4.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员招聘与测评、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工作分析方法与技术、劳动政策法规、劳动关系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等)、专业模拟实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专业竞赛、创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人力方向)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科门类: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人力资源数字化思维,具有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能力和人力资源数字化运营能力,掌握人力资源数字化分析工具和方法,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身心、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能够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数字化运营工作的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数字化理论和实务的系统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数字化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运营的知识和方法;
3.具备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4.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人力资源共享、人力资源服务业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人员招聘与测评、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政策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社会实践、人力资源专业模拟实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专业竞赛、创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